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文学助力 来者皆安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02 15:25:53 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funan 阅读量:568
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组织开展“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这次采风活动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滁州市文联、滁州日报社、来安县委宣传部主办,来安县文联、来安县文旅局承办,滁

文学助力 来者皆安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纪实


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组织开展“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这次采风活动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滁州市文联、滁州日报社、来安县委宣传部主办,来安县文联、来安县文旅局承办,滁州市作家协会、来安县融媒体中心、汊河经济开发区、汊河镇人民政府、杨郢乡人民政府、来安县作家协会、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办。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名誉会长、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赵凯,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人、评论家沈天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徐迅,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潘小平等50余名作家参加了采风活动。其中,有3名江苏省作家应邀参加了采风活动。



11月27日下午,作家们齐聚来安,入住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晚上7时,主办方在半岛酒店多功能厅举办“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晚会。



来安县政府副县长陆晓晴致欢迎辞


来安县政府副县长陆晓晴致欢迎辞,她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作家们到来安采风,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陆晓晴简要介绍了来安县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近年来城乡建设、旅游开发、对外开放、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来安县建成了两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X”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轨道交通装备、文具礼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兴茂旅游度假区、池杉湖湿地公园、皖东烈士陵园、杨郢千年古银杏、舜山花木小镇等广为人知。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她期望各位作家朋友多走走,多看看,深入触摸来安人文历史的厚重,感受来安蓝天碧水的自然生态本色,体验来安城乡巨变和纯朴的民风,体味来安底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大家的文学作品,提升来安形象,让“美丽来安,来者皆安”走出安徽,走向全国。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潘小平致辞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潘小平致辞。她代表学会对滁州市文联、滁州日报社、来安县委宣传部、来安县文联、来安县文旅局、滁州市作协、来安县融媒体中心、汊河经济开发区、汊河镇人民政府、杨郢乡人民政府、来安县作协、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及当地文学志愿者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服务表示感谢。她说,通过采风活动,一定会让来自苏皖两省的作家们感受到“来之皆安”的来安魅力,感受到来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感受到来安独特资源禀赋呈现出的美好和谐,感受到来安地域文化的丰富与深厚。她要求大家以“文追欧阳”的高期望,认真揣摩到来安采风的感受,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为“生态来安”“美丽来安”的发展添把力、做贡献。


徐迅和张昌树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来安创研基地”揭牌


兴茂旅游(来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道庆致答谢辞


滁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贾鸿彬宣布“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在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徐迅和来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昌树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来安创研基地”揭牌。兴茂旅游(来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道庆致答谢辞。滁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贾鸿彬宣布“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正式启动。随后,作家们现场观看了来安县文联精心准备的文艺晚会。






11月28日,在一整天时间里,作家们马不停蹄,先后深入汊河新区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雷官镇池杉湖湿地公园、半塔镇“美丽乡村”黄郢村、“红色村庄”大刘郢村、皖东烈士陵园、“风车之乡”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舜山镇林桥生态农庄进行采风。这些地方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等方方面面,令作家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在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作家们听取了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仔细询问了轨道车辆配件和装备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收入情况。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是由中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所属的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主要生产各种铁路客车内端车门、基础制动缸、电源控制箱和高铁制动圆销,产品主要销往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车公司、北京二七机车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克罗尔公司等。2019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84亿元,税收537万元。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2.3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



现在,正是观赏红杉树的最好季节,作家们一走进来安池杉湖湿地公园,目光被不远处金灿灿、红艳艳的杉树林所吸引。来安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与江苏省六合县交界处,总占地5800亩,包括核心区池杉湖及周边土地,其中安徽约2200亩,江苏约3600亩。湿地公园水系发达,交通便利。2004年12月,来安县雷官镇与私营企业主韩汇山签订核心区池杉林及周边土地的流转承包合同,将当时已被承包出去的池杉林保护下来。池杉湖经过近四十年的发育演替和十六年的精心修复,园区已形成三大特色主题:一树(池杉树种),五万余棵池杉遍布整个池杉湖,乃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生态最优的池杉林;一花(荷花睡莲):围绕湿地公园外围的2000亩藕莲,覆盖整个千亩荷塘的数万籽莲,贯穿整个园区的各色睡莲,囊括国内152个名、优、精、奇品种的百荷园;一鸟(野生鸟类):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内已发现各种野生鸟类102种,其中不乏世界濒危的珍稀物种青头潜鸭以及珍稀鸟类。2017年12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被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全国3A级旅游景区,7月份正式对外开园营业,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约400万元。

作家们乘坐游船,围绕池杉林赏花、观鸟、看红杉;行走在由杉树搭建的栈道上,在美丽的池杉林里穿行,欣赏、拍照,惊讶声、赞叹声不绝于耳。



在半塔镇美丽乡村黄郢村,作家们边走边听村干部的介绍,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老人孩子们的笑容。黄郢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凸显特色的原则和“一核、一区、多节点”的规划布局开展实施。“一核”为党群服务中心,“一区”为居民生活区、“多节点”是围绕村庄空地打造多个景观节点。黄郢村黄郢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256.7万元,实施项目14个,主要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广场、健身场地、休憩凉亭等为民服务项目;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新建公厕等基础建设项目;沟塘清淤、污水治理、旱厕改造、安全饮水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个水系节点、民俗文化布展等特色景观项目。于2019年6月启动实施,2020年8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在大刘郢村村委会,作家们看到的是“农民书画展”,这些原在城里才有的故事,在乡村同样发生了。大刘郢村位于半塔镇东北,与江苏盱眙相邻。大刘郢村又被称为红色村庄,是新四军二师师部驻地所在。全村20个村民组,党员124人。他们组建了3个舞蹈队,1个县级非遗项目《子母灯》表演队,多次应邀参加滁州、盱眙、扬州等地举办的广场舞大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该村每年举办文艺活动20余次,自2018年起举办“村民春节联欢晚会”,全村书画爱好者众多,省、市、县级以上书法、美术协会会员有20多人。2020年11月5日《安徽日报》专版报道大刘郢村村级农民文化活动情况。    



在皖东烈士陵园,作家们缓步走上一级级台阶,来到半塔烈士纪念塔前,在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潘小平和滁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贾鸿彬代表作家们向纪念塔敬献花圈之后,大家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敬仰之情。



半塔镇原名白塔集。据来安县志记载:“白塔集有一砖塔,雷电摄击三层,遗于泗州优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字样,其地亦名半塔集”。1984年撤乡设镇,1985年被批准为副县级重点建制镇。半塔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皖东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共半塔直属区县委党、政、军等机关的后方所在地。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方毅、张劲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1946年,因我军战略转移,撤离半塔,烈士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建国以后,来安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于1958年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依山而筑,建造了一座气势雄、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纪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为四方台林。塔顶屹立着身背斗笠、大刀、持枪远视、威武雄壮的新四军战士的雕像,这尊石雕像是在陈毅亲切关怀下,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们精心雕凿的。塔的正面为陈毅亲笔书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雄浑遒劲的大字。背面是原省委书记张恺帆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纪念塔前立着大理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张云逸1964年5月1日撰写的碑文。皖东烈士陵园于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评为第五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家们乘坐的两部中巴车进入杨郢乡时,已是暮色朦胧的时候,大家下车后,急切地走上山坡,为的是看看那棵活了1750多年的银杏树。杨郢乡位于来安县北部山区,距来安县城28公里。境内穿插着半塔、宝山、复兴三个国有林场,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0%。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总面积112.59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低山区,四面环山,屯仓水库从境内横穿而过。这里山多地少,共有耕地2万亩,山场2.7万亩,户籍人口1.97万人。近年来,杨郢乡先后获得“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荣誉称号。“古树高民居古,赤山绿潭心碧,屯仓卧风车摇,游人来峡谷动”,是对杨郢乡的最佳概括。



这时,天气比较寒冷,几位志愿者早已等候在山坡上,送上一杯杯热茶,温暖了大家的身子。千年古银杏位于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是一株多代同堂的古银杏树(雄株),树龄约有1750年,树高24米,胸径2.04米,是皖东地区现存树龄最长的银杏活体,被中国银杏学会誉为“皖东银杏王”。在古树基部萌生8株不同年代的小银杏树,形成老、壮、中、青、幼“五代同堂”的奇观,是自驾游的绝佳去处。



晚餐安排在舜山镇林桥生态农庄,热情的主人还专门制作了“热烈欢迎知名作家来农庄做客”的红色条幅,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并在条幅前合影留念。

舜山镇1949年建乡时以舜山集得名,舜山集又因舜歌山而得名。舜山镇位于来安县城北10公里,距古都南京仅60公里,在南京1小时都市经济圈内。这里资源丰富,四面山水环抱,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荣誉称号,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白鹭岛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尊胜禅院、孔雀寺、石固山古战场遗址、金陵古驿道和相传舜帝游历于此与樵夫对歌而名的舜歌山等历史文化资源,盛产屯仓“一网捞”、白鹭绿茶、舜歌山牌紫罗兰山芋、恋子山草鸡等旅游产品,全县首家乡村民宿“园林人家”火热打造中,恒海生态园、林桥生态农庄分别创建省三星和四星级农家乐,“花木+乡村游”初露雏形,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被誉为“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活动”的“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车骑游邀请赛。林桥村主要种植蜀桧、龙柏、红叶石楠、广玉兰、桂花、栾树、冬青等220余种苗木花卉,苗木花卉产品远销辽宁、河北、云南、江西、江苏、山东、浙江、重庆、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2019年全村实现苗木产值7000万元,2020年截至10月份实现产值80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产值9000万元。林桥村是安徽省9个亿元村之一。

因为天色太晚,大家无法观赏林桥生态农庄的美景,只有每十人围坐在砖砌的土灶边,面对着半锅红烧杂鱼和丰盛的各种炒菜,大块朵颐。大家享受着美味,交流着与文学有关的话题,增长了见识,也增进了友谊。





11月29日上午,作家们聚集在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半岛酒店多功能厅,举行座谈交流会。会议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秘书长殷萧萧主持。滁州市文联副主席、滁州市作协主席贾鸿彬致辞,他代表滁州市文联、滁州市作协向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组织众多知名作家走进来安表示感谢。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秘书长马婵娟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近5年来的工作,查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打算。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潘小平就换届工作和第四届会员大会筹备情况作了解释,她还对这次大型采风活动结束后,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提出了要求。



作为东道主,来安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王道琼发言时非常兴奋,她简单介绍了来安县的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情况。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会长、合肥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政屏,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会长、皖北专委会主任、著名作家钞金平,分别就皖中专委会、皖北专委会近年来的专委会工作和文学创作成果以及2021年工作打算作了汇报。




随后,赵凯、沈天鸿、徐迅、苏北、马丽春、章玉政、钱红丽、罗光成、张建春等著名作家,来自江苏和安徽各地的知名作家先后发言,就个人情况和这次采风创作想法进行简短介绍。



上午11时许,座谈会结束后,大家乘坐游览车,在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观光。在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模拟沙盘前,大家听取了有关度假区建设情况介绍。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来安县汊河镇,西距滁州市区23公里、东距南京主城区20公里,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是滁州经济区的拓展区、滁州融入长三角经济区的先导区,处于南京1小时经济圈核心层,区位优势明显。整个度假区总投资174亿元,一期占地面积14300亩。区域内滁河、来河、清流河三河交汇,项目围绕中华水文化精心打造,建有金陵水乡、康养基地、运动基地、研学基地、生态科普乐园、水世界、酒店会议中心七大板块,成功构筑了康养运动、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之一,能够有效带动辐射区域内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日下午,采风活动圆满结束。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一定会再来来安采风,创作出更多展现“美丽来安”的作品,致敬来安人民!


(文/宋同文 图/陈群 施西)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尹晓松 2024-11-11 16:59:57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