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为你揭秘皖北人的“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01-16 11:57:16 来源:安徽访谈网 责任编辑:尹艳军 阅读量:7565
阜阳、 亳州、 霍邱等地经常有人提及祖先来自“ 山东枣林庄 ”,因此很多人把“枣林庄”当做今日的山东枣庄,其实是错误的。
为你揭秘阜阳、亳州人的“根”在哪里?

    阜阳、 亳州、 霍邱等地经常有人提及祖先来自“ 山东枣林庄 ”,因此很多人把“枣林庄”当做今日的山东枣庄,其实是错误的。

    那么,让我们这些移民后裔一直念念不忘的“枣林庄”到底在哪里呢?。

    为纪念600年前那次伟大的枣林庄移民史,近日笔者收集一部分相关资料加以说明枣林庄移民相关佐证。

    根据文献记载,从明朝洪武三年至七年(1370 --1374),官方对凤阳府至少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

    以下以安徽为例进行求证:

    在安徽蚌埠固镇、宿州灵璧,能听到的还都是祖先来自山西的移民传说,但向西、向南进人淮北、亳州、阜阳地区,就会发现明初山东移民的踪迹,有所不同。1987年编成的《濉溪县志 ・人口志))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本县移民多在明洪武年间自山东枣林庄徙入。

    另据阜阳太和县史老家家谱记载:“我族避元末战乱,高祖史兴于明洪武二年经山东枣林庄迁居太和县,占地千倾,东至旧县集,西至十里沟,南至沙河涯,北至刘家湖,居二十余村,谓之占地老祖。此外,河南鹿邑的丁氏族谱载:吾始祖原籍山东诸城枣林庄

    阜阳颍东尹氏光绪二十六年族谱记载:“东方公堂兄弟十一人,明洪武初年自山东枣林庄迁居颍之东乡

    现居阜阳程集镇张氏族谱记载:“我张氏家族原籍山东枣林庄 (或叫枣联庄),在明朝万成年间,因荒乱而迁徙颍(今安徽阜阳 )城内邱家园

    今亳州市利辛县明初属颖州,也是凤阳府辖境,这一带关于山东移民的传说更多。1988年利辛县地方志办公室曾组织过一次大型的姓氏源流调查。尽管这次调查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调查质量不高,形成的资料难以运用,但调查中众口一词的说法却特别引人注目―祖先于明初迁自山东,很多人都说祖先来自山东“ 枣林庄 ”。

    那么,“枣林庄”到底在哪里?

    关于“枣林庄”具体位于山东何处,均不见官方记录,且现代地名中山东省全境均无“枣林庄”之地。不过,六安一位山东移民后裔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称以前看过自家的族谱,记得“枣林庄”似乎在山东兖州。

    目标缩小了,遍阅兖州方志,最后在康熙十一年(1672)《滋阳县志》上查到了“东大南社,枣林庄”这个地名。 《山东省兖州县地名志》(1989年)上也找到了这样一条材料: “安邱府,位于县城北3. 5公里,谷城乡南部,黄土平原。安邱府村民委员会驻地。此村历史悠久,曾有汉代文物出土。据明朝石碑记载,明以前此村称枣林庄,明鲁王裔孙安邱王分封于此,始称安邱王府庄。明亡后,清康照初年又称枣林庄 ,清末复称安邱王府庄,简称安邱府至今“”。

    检《明史・诸王世表》,第一代安邱王是鲁靖王肇辉的第四子,始封于宣德十年(1435),延续至明亡。所以从1435年开始,“枣林庄”这个地名已成历史,虽然清朝有200余年又恢复了原名,但再称安邱又有近百年之久,湮没无闻就不足为奇了。但明初的枣林庄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村庄或集镇,离兖州府城又只有七里,所以才会作为郡王的封地。“枣林庄”是不是明初山东移民的出发地呢?

    因枣树林子满山而得名。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锦绣川路:枣林”。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东南乡南保泉三: 枣林庄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记载:“东南乡南保泉三: 枣林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王氏从曲家庄又迁入,后沿称枣林。

    从元末的人口分布看,山东境内的济南、青州、莱州、登州等府相对密集,东昌府(治今聊城市)人口最稀少,兖州则仅次于东昌府。但兖州辖境广大,东部和西部差别很大。西部是黄河泛滥区,元至正四年(1344)黄河在曹县白茅堤决口,这一带成为一片泽国,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贾鲁治河堵塞了决口后,才使黄河恢复故道。但兖州西部依然荒无人烟,兖州东部属丘陵山区,既未受河决影响,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损失也较小,到战后就成为人口相对密集的移民输出区。

    而“枣林庄”正好地处兖州府治城郊,兖州府东部的移民先集中到这里出发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又处于由济南府各县南下的交通要道上,来自济南府的移民也大多会经过这里,可能“枣林庄”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成为他们心目中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名符号。

    从山东移民不见于明初官方的文献记载看,这些移民基本都是自发的、分散的,所以他们大多分布在官方主要的移民安置区之外,即凤阳府的西部 、南部 与相邻的庐州府西北。由于并非出于官方安排,所以多数移民没有能够顺利入籍,成为合法的定居民户,多年后才得到官府承认,被编入当地户籍。

    据正德《颍州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颍州有土著1700户,正统七年(1442)增加了338户流移客户;至成化十八年(1482)土居主户增加到2544户,流移客户增加到6356户,移民户占总数的7100。但这并不意味着颍州到正统七年才接受外来移民,只是说明从洪武初开始迁入的移民,直到正统年间才陆续获得合法的居留权,被编入户籍。

    因此,基本可以确认皖北地区但凡史称自山东枣林庄迁入者,此“枣林庄”应为山东兖州安邱王府村无疑,且是自发迁徙,而非官方组织。(尹艳军)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尹晓松 2024-11-11 16:59:57
李岩芯 2024-07-19 11:47:00
尹晓松 2024-07-15 08:47:22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