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撸起袖子,用热血传递爱心 --记热血“献”锋志愿服务项目

发布时间:2024-05-09 10:14:59 来源:合肥频道 责任编辑:尹晓松 阅读量:1603
2023年12月28日,於云在安徽省血液中心二楼单采大厅完成了第300次献血,身材娇小的她成为了合肥市第二位300次献血者,也是目前合肥市献血次数最多的女性。自2004年以来,於云累计捐献血液6740

       合肥频道讯:2023年12月28日,於云在安徽省血液中心二楼单采大厅完成了第300次献血,身材娇小的她成为了合肥市第二位300次献血者,也是目前合肥市献血次数最多的女性。自2004年以来,於云累计捐献血液67400毫升,相当于12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这一串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她对无偿献血事业长达19年的坚守与奉献。於云是热血“献”锋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位志愿者。该项目志愿者有55位参与无偿献血次数超50次,有3位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超200次。

Compress_微信图片_20240510012301.jpg

       血液是救治生命的重要医疗资源,到目前为止,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也无其它替代品。为倡导无偿献血,转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提升献血意愿,2014年10月合肥市瑶海区星火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策划实施热血“献”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慰问超龄无偿献血志愿者等文明实践活动。项目核心成员共有50位,200多位志愿者参与其中。十年来,志愿者无偿献血量累计达80万毫升,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奉献的队伍中来。项目团队有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50多名,成员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安徽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合肥市无偿献血功勋献血者等荣誉。

Compress_微信图片_20240510012316.jpg

       项目品牌主题活动有“无偿献血,用行动点亮生命”大型集体无偿献血活动、“伸一次手,捐一次血,挽救一次生命”无偿献血宣传倡导活动等。项目成员在省立医院无偿献血服务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5000小时。项目团队与淮南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结成无偿献血交流共建单位,团队核心成员多次赴青岛、杭州等地交流学习,提升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

       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无偿献血是一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热血“献”锋宣讲团,深入学校、机关、企业,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致力于消除大众对献血的误解,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今年4月27日,项目团队在大蜀山文化陵园开展“点亮生命之美”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志愿者於云为参与活动的居民群众讲述自己的献血故事,普及献血知识,鼓励大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献血、奉献爱心。志愿者在讨论交流中,还着重引导在现场的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Compress_微信图片_20240510012320.jpg

       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对于常年坚持献血的资深志愿者来说,因为年龄“退役”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项目成员走访慰问这群超龄献血者,并引导他们从捐献者转变为倡导者,继续发挥余热,通过自身经历影响更多人参与献血。吕秀全是一位普通的企业退休人员,他累计献血139次,献血量高达38000毫升。超龄后,他选择成为项目的献血知识宣传员,他说:“即使因为超龄不能再献血,但我依然会在奉献爱心的路上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2024年春节前,项目志愿者组织开展“情暖冬日 ‘三献’暖流走进大爱人家”活动,走访慰问30户困难“三献”家庭,为困难家庭送上生活物资,持续关注困难“三献”家庭的生活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他人伸出援手,也能受到他人的帮助。项目希望能把温暖的善意和坚定的信念传递下去。

Compress_微信图片_20240510012324.jpg

       下一步,项目志愿者将继续参与无偿献血,宣传献血科学知识,鼓励更多健康适龄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让爱心接力,为生命续航。

       热血“献”锋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3年瑶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项目主办单位合肥市瑶海区星火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获评2023年度瑶海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4年合肥市第十批合肥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通讯员 王嘉慧 武金刚)


【责任编辑:尹晓松】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尹晓松 2024-11-11 16:59:57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