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国家出手,种植牙终于迎来利好消息!牙齿高利润或将终结?

发布时间:2022-01-12 10:29:34 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许庆吾 阅读量:661
2022年1月1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条是关于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质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的新闻。

202211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条是关于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质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的新闻。

1641953655(1).png

此番李总理关于牙科材料降价的新闻文字不多,但信息量较大 ,这说明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认识到牙科行业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重要性,老百姓期盼已久的行业改革已经引起高层的重视,这也折射出这一届政府务实为民的执政理念。

 新闻播出的第二天各大新闻媒体便从各自的角度来解读李克强总理在国常会上关于牙科降价释放的积极信号以及政府对高质医用耗材采取的政府行为。

 近年来,老百姓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解决看牙贵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口种植牙堪比黄金或者换来一辆宝马车,普通老百姓直呼看不起。

 

1641953724(1).png

20211227日笔者在“今日头条”公众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十亩地的小麦只能换来三颗牙?是时候终止牙科暴利行业了》的文章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全国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三天的阅读量达三万多,网友评论近400条,浏览量近五十万人次。这充分说明,牙科“暴利”已经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国家已经到了对这个行业非整治不可的境地了。

 

1641953826(1).png

虽然说国家已经在行动了,但客观地说,仍然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国常会上没有透露出要将牙科纳入医保这个话题,我认为国家仍然还要下大力气打通牙科纳入医保的“最后一公里”。国家虽然采取了降低医用高质耗材价格,从源头上确实能降低医院或牙科诊所的费用。有关牙科类相关法规仍然相对滞后,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能全国通用的《牙科诊疗规范化收费标准》措施出台,来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牙贵和如何纳入医保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看,国家相关部门仍然试探性地,模拟性地,因地制宜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医保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举措来改善老百姓看牙贵的问题。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现行的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始于2018年,最初在11座城市试点,次年扩围至全国。以药价大降而备受关注的药品集采,也被形容为“国家团购”,即以量换市场。除药品外,近年来也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了国家集采范围。例如,2020年我们国家医疗成果是将心脏支架从数万元,直接砍价到不足1000元。去年的人工关节集采中,中选产品从平均3万元降到1万块以内,降幅达到80%以上。

 

1641954195(1).png

根据此次国常会的表述,种植牙也将有望进入国家和省级集采范围。但没有表态要积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种植牙是典型的“高值医用耗材”之一,笔者了解到,曾经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牙科高质材料降价或将牙科纳入国家医保递交提案。我的一位人大代表朋友也将通过某些渠道在今年两会上继续就牙科纳入国家医保递交相关提案。

 事实上,业内从去年起就不断传出种植牙有望进入集采的声音。在历届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就积极建议种植牙进医保,国家医保局在回应时称,根据规定,目前各省(区、市)对眼镜、义齿、义眼等器具均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不过国家医保局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

 

1641953754(1).png

而有些地方就种植牙进行了规范。例如浙江省宁波市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及,拟调整口腔种植牙项目整体医保支付标准。这在当时就被解读为,种植牙有望纳入地方集采范围。去年1117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此后多个省份和地方对牙科政策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开展口腔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此类动向再次被解读为,种植牙有望纳入集采范围。

 

1641953856(1).png

今次国常会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多亿元,也促进了国内医药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让患者受益。”

您对国家这次牙科高材质的改革以及是否将牙科纳入到国家医保持何意见或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作者:许庆吾)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