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仁里村:古韵犹存 唤醒乡愁
凌晨4点,天还没亮,袅袅炊烟,从安徽宣城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一幢古民居升腾起来。程红霞守在灶边,一边倒水,一边和面,待得软硬适中,随即用力搓揉面团。炉火上,阵阵酒酿香味袭来,掀开蒸笼一瞧,酒酿元包露了出来,玉雪可爱。
青砖黛瓦马头墙,天井浮雕冬瓜梁。土灶、铁锅,木凳、圆桌,两层小楼朴素雅致,中间庭院草木繁茂。古民居里开上农家乐,村民程红霞是头一个。56岁的她,在这幢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里住了大半辈子,农家乐也开了10多个年头。
“厅堂能摆3桌,还有3个包间,菜是地里摘的,鸡是自家养的,新鲜得紧。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生意好的时候,我家一天能接待100多人。”元包蒸熟后,闲不下来的程红霞抓起一把稻谷,顺手撒向鸡窝,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仁里是个传统村落。山环水抱,登源河绕村而过,翘角飞檐,古建筑错落有致。自西门入,踏上青石板路,三街四门十八巷巧妙排布。穿行其间,古门楼、古牌坊、古祠堂,一个接着一个。
仁里村外景。唐祖怀摄
传统古建,时间一长,风雨侵蚀,难免老化。“老房子,木结构,屋顶漏雨、白蚁啃噬,几乎每年都得维修。”仁里村党总支书记程子维说,从古民居到古水口,从古井到古树,针对全村68处古建,依托政府资金,分类开展了抢救性修缮、保护性修缮和开发利用性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古路1400米、马头墙2300平方米,修缮古民居12幢。
古民居开办农家乐,就是当地保护性利用古建筑的一种形式。在程红霞看来,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改造成农家乐,既能增收,还能让古民居焕发新生。于是,陡直的木梯变得平缓宽阔、白蚁啃过的木板翻新打磨……游客在此品尝徽菜的同时,也能品味乡愁。
走出农家小院,沿小巷漫步,不一会儿,又一处民居映入眼帘。拾级而上,假山翠竹,木雕花窗。仔细一瞧,竟是一家民宿。“今年4月开业,暑期生意不错,客人大多来自长三角。”负责人姚海丽说,我看中当地环境和古建特色,找村里帮忙协调,把古民居改造成了民宿。
民宿设计,也有特色。总体保留徽风皖韵,房间却是轻快明亮,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在这里实现结合。姚海丽坦言,一开始,看到斑驳墙面,也曾考虑刷上一层新漆,转念一想,“古建筑的每处痕迹都有故事,想必有的住客也会愿意探寻历史。”
为了唤醒沉睡资源,近年来,仁里村以古民居入股,盘活村内闲置资产,着力打造民宿。“游客来了,既有地方吃饭,还能在古民居里住,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30万元。”程子维笑着说。
说话间,远处传来阵阵歌声,循着歌声往里走,来到村中下祠堂。一群老人身穿绿衣裳,脚踩绣花鞋,载歌载舞,唱响仁里民歌。程吉女是仁里老年演出队的一员,83岁的她,常和村民来祠堂排练、演出。而仁里民歌作为徽州民谣的一种,被列入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依托古村落保护项目,2017年,仁里下祠堂得以修缮。漏雨的屋顶,取下瓦片,新做防水;蛀坏的梁木,一一复刻,全部换新。历时8个多月,祠堂焕然一新,程吉女有了排练歌谣的好去处,游客们也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除表演外,祠堂里头,师生还会来这研学。“这儿有徽派建筑,也有书院文化,我们会请本地乡贤授课,学生们兴趣十足。”程子维说。
眼下,绩溪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二期建设项目即将启动,涉及古建修缮、三线下地和两侧房屋徽派立面改造等。最近,村里将打造非遗展示馆,建成后,供游客体验徽墨制作的徽墨坊也有了新去处。从村集体资产入股,到流转土地建水乡体验园,在保护古建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仁里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
上一篇: 安徽宿松高岭乡:吹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号角
相关阅读
- 1 “爱心帮扶手拉手,我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十八岗村
- 2 徽风皖韵,翰墨飘香——合肥翰林书画院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成功开展
- 3 书香助残 共绘残疾人多彩生活
- 4 筑梦前行 共赢未来 合肥市永康商会18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 5 温情回归 商行天下 安徽省合作交流办与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组织安徽省温州商会企业归乡寻商机谋发展
- 6 业精于勤、人长于志 ——沈玉良书法艺术赏析
- 7 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CCF TEC专项赛)启动仪式举办
- 8 淮北临涣:一碗棒棒茶,飘香600年
- 9 皖湘温商聚长沙,交流互鉴共发展
- 10 安徽阜南县:亲情重逢遇行政障碍,聋哑人认亲现场突现不和谐
- 11 瑶海区领秀公益、乐善公益等单位联合开展“百年芳华博盛世,青春不悔谱华章”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 12 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红旗出版社莅临中共温州市在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调研
- 13 首场“皖美合声” 演讲朗诵沙⻰之“缤纷春色” 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 14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5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