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安徽构建“2123”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作者:王兵 王悦 孙毅博
《中国气象报》2023年11月23日 第01版
水稻已经颗粒归仓,接棒种植的油菜刚刚冒出芽头,11月15日,记者来到安徽省气象局和肥西县丰乐镇政府共建的新华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在这里,更多藏粮于技的气象智慧正在融入每一块农田:农事活动适宜度可提前预报,病虫害气象风险可实时了解,太阳能泵站可实现一键灌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会种田”到“慧种田”,让“知天而作”成为现实。
“赋能‘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我们以实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为抓手,通过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需求与评价‘两端落地’、打造智慧农业气象业务‘一个枢纽’、构建智慧农业气象信息传递‘两类载体’、夯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发展‘三项支撑’,形成以‘2123’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农业气象服务数字化水平。”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说。
消除工作盲点
推进服务需求与评价“两端落地”
围绕农业生产到底需要什么?农业气象服务“准不准、快不快、好不好”?安徽省气象局在服务需求端、效益评价端同时发力。
依托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平台、“惠农气象”App,安徽气象部门定期开展面向生产一线的需求调查,通过系统梳理需求,建立细化服务产品清单。“气象预报非常给力,气象科技特派员经常下田指导,详细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切实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丰乐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巩彬说。
安徽省气象局针对服务精细度、时效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四个层面,建立定量化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预警服务评分指标;针对产品准确率、时效性、精细化程度、加工智能化程度,滚动开展定量化评分。
服务产品应用端也在不断延伸。气象部门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嵌入气象信息模块,不仅可以显示天气实况、土壤墒情、延伸期预报、作物冠层梯度观测等数据,还能展示田块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农事活动适宜度预报、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农事建议提醒等服务产品,为智慧农业生产、调度提供了便捷式、直通式气象服务。
丰乐镇副镇长盛诚说:“以前一天只能看100亩,但现在通过手机可以看1000亩,约2000亩的土地只要5个人的团队就可以管理过来。”
破解技术难点
打造业务“一个枢纽”
安徽省气象局不断加强省级智慧农业气象数据汇集处理和产品加工能力,形成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生产流水线,构建基础数据汇集枢纽,建成气象为农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气象网格实况、智能网格预报、卫星遥感、农业四情(墒情、虫情、苗情、气象)等多源异构数据的结构化汇集,研发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技术。
“在基础数据采集方面,我们安装了农田实景高清观测、土壤水分观测、农田作物冠层内的温湿小气候观测等设备;接入农业农村部门的虫情测报、孢子捕捉仪等设备数据,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安徽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克付介绍。
丰乐镇农垦运营公司的姚月刚对基础数据的利用一个劲儿地点赞:“有了这些实时数据,我们实现了由‘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现在农药化肥使用量少了,人工成本降了,稻子收成涨了,今年每亩收益可增加200元左右。”
为农服务,贵在创新。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气象行业项目成果——气象为农服务大数据云平台示范应用,安徽省气象局打造了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枢纽,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环境,实现五大类42种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算法的云化开发、运行和调用环境部署,接入农业干旱、小麦春霜冻害等国家级农业气象数据产品,并实现格点化农业气象产品智能加工和一键分发。
打通服务“堵点”
构建信息传递“两类载体”
信息创造价值,气象信息亦不例外。
“今年7月中旬,水稻正处于扬花期,基地管理人员看到田里缺水之后,就打电话给我,表达了开闸放水的灌溉需求,希望我能去跟河长办协调。”盛诚回忆,“当时,我直接打开了手机上的‘指间耕耘’App,看到预报显示第二天开始连续3天降雨。多亏了精准的降雨预报,不仅帮我们节约了开闸放水的成本,而且避免了后期降雨对田地带来的影响。”
说话间,盛诚向记者展示起“指间耕耘”App,“随时能看到土壤墒情,旱了涝了都有提示,浇多少水、浇多长时间也非常清楚。”
小程序智能好用的背后,是智慧气象服务技术立下“汗马功劳”。近年来,安徽省气象局从“自己发”“基地转”两个方面,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精准推送,做好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靶向服务,升级以“惠农气象”为主体的融媒体服务矩阵,用户覆盖95万余人;建立用户画像、开展分众化智慧服务,实现由“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
安徽省气象局通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建成肥西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繁昌区伏羲数字农场等示范基地,开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插件,将格点化服务产品实时推送至基地数字农业平台,为农业生产管理全流程提供支撑。
解决保障痛点
夯实服务发展“三项支撑”
11月初,站在丰乐镇新华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新铺的水泥田埂边,放眼望去,规整平坦的田块一眼看不到头。“目前油菜已经通过无人机播种,再过上十来天,将是满眼的绿。”盛诚说。
去年11月,新华村1900多亩农田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于今年4月竣工并种下头茬水稻。过去村里有大大小小田块300多块,最小的只有三分地,整地并田之后变成了96块田,单块面积12亩至30亩不等,机械化率和亩均收益得到提高。
让良田丰产,强化政策环境支撑是关键。安徽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并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智慧气象建设保障乡村振兴的意见》,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印发6份文件推进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被纳入《安徽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2023—2025年)》。
科研试验也是支撑良田丰产的重要一环。以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农业气象、农田生态立体观测基础性试验为中心,安徽省气象局构建“1+3”科研试验支撑,带动合肥、宿州、宣城3个国家级农试站,围绕皖北、江淮、皖南区域,开展主要作物分期播种、作物灾害胁迫等试验研究。
安徽省气象局还强化数字化研发能力支撑,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参加中国气象局“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与模拟”青年创新团队,引入科大讯飞等企业,从数据汇集、算法研发、产品加工、智慧服务等方面实施业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主任琚书存介绍,示范基地有260亩“无人农场”,通过布设智能设备,利用5G网络、卫星遥感和北斗定位技术,可实现旋耕、插秧、收割、灌溉的无人化,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上一篇: 安徽界首: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精耕细作”
下一篇: 阜阳颍东:多警联动为企送上“安全大礼包”
相关阅读
- 1 “爱心帮扶手拉手,我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十八岗村
- 2 徽风皖韵,翰墨飘香——合肥翰林书画院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成功开展
- 3 书香助残 共绘残疾人多彩生活
- 4 筑梦前行 共赢未来 合肥市永康商会18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 5 温情回归 商行天下 安徽省合作交流办与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组织安徽省温州商会企业归乡寻商机谋发展
- 6 业精于勤、人长于志 ——沈玉良书法艺术赏析
- 7 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CCF TEC专项赛)启动仪式举办
- 8 淮北临涣:一碗棒棒茶,飘香600年
- 9 皖湘温商聚长沙,交流互鉴共发展
- 10 安徽阜南县:亲情重逢遇行政障碍,聋哑人认亲现场突现不和谐
- 11 瑶海区领秀公益、乐善公益等单位联合开展“百年芳华博盛世,青春不悔谱华章”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 12 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红旗出版社莅临中共温州市在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调研
- 13 首场“皖美合声” 演讲朗诵沙⻰之“缤纷春色” 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 14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5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