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经开区:“三圈融合”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作者:毛君豪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路径,着力打造社区治理核心圈、邻里圈、共事圈,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打造坚强核心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做细党建引领“一张网”,深化网格(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搭建四级党建网格化体系,全面规范“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全区已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41个、确定党员中心户60余个,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延伸到“神经末梢”。配备专职网格员57名,实现综合网格党组织、专职网格员全覆盖。各网格员根据“网中有格、按格定岗、责在格中”的原则,负责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组织党员学习教育、开展志愿服务、密切党群关系,形成“问题在网格发生、职能向网格精准推送、资源向网格快速调配、事件在网格快速解决”的良性循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一格一员、专岗专用”,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依托党校、远教站点等平台,建立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体系,坚持集中培训和分级轮训相结合,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实施“头雁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力推进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全区5个社区“一肩挑”比例达100%。
打造和谐邻里圈,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建立居民共同准则。根据小区实际和居民关切事项,发动小区全体居民参与制定、积极践行小区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在公序良俗、社会公德、言行举止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为规范,凝聚居民共识,培育小区精神,寻求小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完善社区“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居民公约、楼道公约,开展小区议事协商,定期举办“长廊茶会”、民情恳谈会等活动,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让居民从社区事务“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心态从“当客人”转变为“做主人”。制定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在全区5个城市社区创新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通过社交群、微信公众号和智慧社区等平台,及时将“点单”流程、“点单”方式和“点单”热线告知群众。以“积分制”为抓手,按志愿服务时长、难度等要素量化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实物,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热情。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日讲座”“社区集中跑腿”等服务50余场,营造“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党员走”的浓厚氛围。
打造部门共事圈,凝聚红色资源合力。抓好联建共建、机动联动工作。建立由社区党委牵头、物业企业、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物业管理联席议事制度。按照“三必配三优先”原则,优先从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骨干、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党员中选聘专兼职委员,配备社区民警、城管队员、联建共建单位有关同志,加强工作指导。2023年以来,社区党员志愿者联合公安、市场监督、安全环保等部门,对辖区内企业、学校等处进行隐患排查100余次,累计实施楼道灯加装、背街小巷改造、党群服务驿站建设等“微幸福”民生工程60余件。开展社区“双报到”制度,组织人事部门鼓励机关党委干部到街道、社区讲党课、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等,加强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党员干部互动。引导在职党员在“八小时以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居民需求,为在职党员设置政策宣传、文明示范、卫生监督、法律咨询、维护稳定等义务服务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在职党员根据本人特长,认领一个或多个服务岗位,并定期参加活动。截至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人数已达200余人。
下一篇: 阜阳颍上:上线自助服务终端 方便企业查档
相关阅读
- 1 “爱心帮扶手拉手,我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十八岗村
- 2 徽风皖韵,翰墨飘香——合肥翰林书画院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成功开展
- 3 书香助残 共绘残疾人多彩生活
- 4 筑梦前行 共赢未来 合肥市永康商会18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 5 温情回归 商行天下 安徽省合作交流办与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组织安徽省温州商会企业归乡寻商机谋发展
- 6 业精于勤、人长于志 ——沈玉良书法艺术赏析
- 7 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CCF TEC专项赛)启动仪式举办
- 8 淮北临涣:一碗棒棒茶,飘香600年
- 9 皖湘温商聚长沙,交流互鉴共发展
- 10 安徽阜南县:亲情重逢遇行政障碍,聋哑人认亲现场突现不和谐
- 11 瑶海区领秀公益、乐善公益等单位联合开展“百年芳华博盛世,青春不悔谱华章”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 12 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红旗出版社莅临中共温州市在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调研
- 13 首场“皖美合声” 演讲朗诵沙⻰之“缤纷春色” 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 14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5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