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鱼头酒”的传说
中国人向来好客,尤其中原人一直以热情好客著称,逢年过节,或遇有亲朋相聚,通常要摆设酒宴相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鱼头酒”就是这座文化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
在酒桌上,当一道鱼菜上桌时,总会提到“鱼头酒”。在中国民间,“鱼头酒”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讲究,宴请宾客时,通常要上条鱼作为一道主菜——意味着“年年有余”。
比如,将鱼盘放在酒席正中央,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谢意———意为剪彩,此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鱼头摆放时一定对准席中最有身份的客人,客人要喝三杯酒,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喝“鱼头酒”,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有关“鱼头酒”的来历,传说和孔子有关。
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闫窑村村民委员会,有一个自然村叫“火头楼庄”,庄名的来历有个故事,十分传奇。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求救于楚,昭王发兵救之,师徒脱离困境,心中大喜,一路飞奔往北去城父去见楚昭王,快马加鞭,不识路,没想到跑过了路,眼看天色将晚,忽有一异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披甲持戈向孔子师徒大咤,声动左右,拦住去路,师徒一行心中暗暗叫苦,才脱狼穴又遇猛虎。子路出与战,其人为大,子路不能取胜,孔子从旁谛视良久,谓子路曰:何不探其肋。子路如言,其人力尽,手垂,败而仆地,化为大黑鱼。弟子怪之。
孔子曰:凡物老而衰,则群精附焉,杀之则已,何怪之有。命弟子烹之以充饥。弟子皆喜曰:此天赐也。于是后人便把黑鱼叫“火头鱼”。
七日不火食,此晚始火也。又称乌醴,鬼鱼,《神农本草经》列为上等鱼,后人于此处建一楼纪其事,名“火头楼”也。
《论语乡党篇第十》关于孔子的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孔老夫子对于饮食文化礼节十分重视,虽说是困厄之时,弦歌不绝!七日未火食,面对这一顿大餐,子路早就等不及了,赶忙拿出七天前从下蔡过来经过西淝河岸边,拜祭酒星庙时,有一老者赠送的“营泉”十年陈酿,给大家人人斟满酒,刚想端碗动筷子,却被子贡止住。子贡说:“今天的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人才能先动筷子”。
原来子贡为了尊敬老师孔子,早就示意颜回把做好鱼放在中间,鱼头对着师父孔子,鱼尾对着子路,表达对老师孔子尊敬和对子路勇猛的奖励。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三千,分教列国,这个饮酒的方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成风行的喝“鱼头酒”了。
孔子思想几乎主宰了我们的文化,酒文化当然也受孔子思想的影响。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跟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酒,作为一种沟通人际关系之媒介,凝聚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和气质。如果说“仁”是儒家文化之神,那么,“酒”就是儒家文化之形。儒家饮酒重“ 礼”重“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是孔子对酒德的要求。
饮酒虽不限量,但不能喝到乱了方寸的地步; 如果是在和乡人一起饮酒,那要等拄着拐杖的老人出去之后,自己才能出去。
有些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个酒不沾唇的圣师,但据《古今酒典》记载,孔子却是个豪饮之士。
还有《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觚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容量约为二升。看来老夫子不光学问好,喝酒也豪爽。
清代的《清稗杂抄》黄九烟论酒的文章中,再一次把孔圣人封为“酒王”,可见孔子在中国酒事中的非凡地位。其文是如此区分古代几位酒圣的,“尧舜为酒帝,羲农为酒皇,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厢,糟粕余子蹲门旁。”在于礼仪文化,在于共乐同欢。他还把饮酒上升到了政治哲学上,强调礼乐治国,而“百礼之会,非酒不成”。没有酒,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有音乐无酒,不能形成欢乐的气氛。
“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饮酒不是吃喝这么简单,而是关系以德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的事情。“古民皆勤苦稼穑有百日之劳,喻久也。今一日使之饮酒焉,乐之,是君之恩泽也。”百姓一年到头紧张忙碌,辛辛苦苦,适当时需要喝个痛快,放松放松,感受一下人间的欢乐。夫子说的真可谓通情达理也。
儒家文化以酒为承载,为世人传递了一种追求“仁爱”“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好精神世界,而酒又因儒家文化之弘扬,源远流长,代代相传。酒因文传,文以酒载,相辅相成,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精深之文化,流淌出一代又一代醇香之美酒。
【责任编辑:杨梅】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上一篇: 原来《小马过河》故事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
下一篇: 陶祥麟书画展在长临古镇青阳山房举办
相关阅读
- 1 匹克集团向阜阳捐赠爱心篮球,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
- 2 红色小管家携手小学生:为雷锋雕塑上色,让雷锋精神绽放新光
- 3 父子双宰相,一门八翰林------清朝宰相张英为桐城双河尹氏 续修宗谱作序欣赏
- 4 兵安消防"汇聚拥军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主题活动圆满成功
- 5 深耕国际教育廿六载:余海燕校长的“长期主义”与安徽国际教育样本的崛起 | 安生刻度第6辑
- 6 灵蛇启智逍遥娃,童心翱翔新征程——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育集团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暨第八届创意节活动
- 7 “皖美冰雪,逐梦未来”---热烈祝贺安徽省滑雪协会一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举行
- 8 四知堂龍舒杨氏宗亲接谱仪式:传承家族荣耀,弘扬姓氏文化
- 9 百年老店 “洞天春”开启新篇章,“夏卤记”贯清路店隆重开业
- 10 颍东区新联会成功举办第一届第四次会员大会暨新年联欢晚会
- 11 书香助残 共绘残疾人多彩生活
- 12 筑梦前行 共赢未来 合肥市永康商会18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 13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4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
- 15 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