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头酒”的传说
中国人向来好客,尤其中原人一直以热情好客著称,逢年过节,或遇有亲朋相聚,通常要摆设酒宴相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鱼头酒”就是这座文化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
在酒桌上,当一道鱼菜上桌时,总会提到“鱼头酒”。在中国民间,“鱼头酒”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讲究,宴请宾客时,通常要上条鱼作为一道主菜——意味着“年年有余”。
比如,将鱼盘放在酒席正中央,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谢意———意为剪彩,此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鱼头摆放时一定对准席中最有身份的客人,客人要喝三杯酒,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喝“鱼头酒”,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有关“鱼头酒”的来历,传说和孔子有关。
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闫窑村村民委员会,有一个自然村叫“火头楼庄”,庄名的来历有个故事,十分传奇。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求救于楚,昭王发兵救之,师徒脱离困境,心中大喜,一路飞奔往北去城父去见楚昭王,快马加鞭,不识路,没想到跑过了路,眼看天色将晚,忽有一异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披甲持戈向孔子师徒大咤,声动左右,拦住去路,师徒一行心中暗暗叫苦,才脱狼穴又遇猛虎。子路出与战,其人为大,子路不能取胜,孔子从旁谛视良久,谓子路曰:何不探其肋。子路如言,其人力尽,手垂,败而仆地,化为大黑鱼。弟子怪之。
孔子曰:凡物老而衰,则群精附焉,杀之则已,何怪之有。命弟子烹之以充饥。弟子皆喜曰:此天赐也。于是后人便把黑鱼叫“火头鱼”。
七日不火食,此晚始火也。又称乌醴,鬼鱼,《神农本草经》列为上等鱼,后人于此处建一楼纪其事,名“火头楼”也。
《论语乡党篇第十》关于孔子的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孔老夫子对于饮食文化礼节十分重视,虽说是困厄之时,弦歌不绝!七日未火食,面对这一顿大餐,子路早就等不及了,赶忙拿出七天前从下蔡过来经过西淝河岸边,拜祭酒星庙时,有一老者赠送的“营泉”十年陈酿,给大家人人斟满酒,刚想端碗动筷子,却被子贡止住。子贡说:“今天的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人才能先动筷子”。
原来子贡为了尊敬老师孔子,早就示意颜回把做好鱼放在中间,鱼头对着师父孔子,鱼尾对着子路,表达对老师孔子尊敬和对子路勇猛的奖励。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三千,分教列国,这个饮酒的方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成风行的喝“鱼头酒”了。
孔子思想几乎主宰了我们的文化,酒文化当然也受孔子思想的影响。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跟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酒,作为一种沟通人际关系之媒介,凝聚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和气质。如果说“仁”是儒家文化之神,那么,“酒”就是儒家文化之形。儒家饮酒重“ 礼”重“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是孔子对酒德的要求。
饮酒虽不限量,但不能喝到乱了方寸的地步; 如果是在和乡人一起饮酒,那要等拄着拐杖的老人出去之后,自己才能出去。
有些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个酒不沾唇的圣师,但据《古今酒典》记载,孔子却是个豪饮之士。
还有《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觚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容量约为二升。看来老夫子不光学问好,喝酒也豪爽。
清代的《清稗杂抄》黄九烟论酒的文章中,再一次把孔圣人封为“酒王”,可见孔子在中国酒事中的非凡地位。其文是如此区分古代几位酒圣的,“尧舜为酒帝,羲农为酒皇,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厢,糟粕余子蹲门旁。”在于礼仪文化,在于共乐同欢。他还把饮酒上升到了政治哲学上,强调礼乐治国,而“百礼之会,非酒不成”。没有酒,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有音乐无酒,不能形成欢乐的气氛。
“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饮酒不是吃喝这么简单,而是关系以德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的事情。“古民皆勤苦稼穑有百日之劳,喻久也。今一日使之饮酒焉,乐之,是君之恩泽也。”百姓一年到头紧张忙碌,辛辛苦苦,适当时需要喝个痛快,放松放松,感受一下人间的欢乐。夫子说的真可谓通情达理也。
儒家文化以酒为承载,为世人传递了一种追求“仁爱”“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好精神世界,而酒又因儒家文化之弘扬,源远流长,代代相传。酒因文传,文以酒载,相辅相成,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精深之文化,流淌出一代又一代醇香之美酒。
【责任编辑:杨梅】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上一篇: 原来《小马过河》故事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
下一篇: 陶祥麟书画展在长临古镇青阳山房举办
相关阅读
- 1 “爱心帮扶手拉手,我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十八岗村
- 2 徽风皖韵,翰墨飘香——合肥翰林书画院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成功开展
- 3 书香助残 共绘残疾人多彩生活
- 4 筑梦前行 共赢未来 合肥市永康商会18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 5 温情回归 商行天下 安徽省合作交流办与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组织安徽省温州商会企业归乡寻商机谋发展
- 6 业精于勤、人长于志 ——沈玉良书法艺术赏析
- 7 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CCF TEC专项赛)启动仪式举办
- 8 淮北临涣:一碗棒棒茶,飘香600年
- 9 皖湘温商聚长沙,交流互鉴共发展
- 10 安徽阜南县:亲情重逢遇行政障碍,聋哑人认亲现场突现不和谐
- 11 瑶海区领秀公益、乐善公益等单位联合开展“百年芳华博盛世,青春不悔谱华章”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 12 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红旗出版社莅临中共温州市在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调研
- 13 首场“皖美合声” 演讲朗诵沙⻰之“缤纷春色” 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 14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5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